味千中国暴跌被“抛弃”的日式拉面
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曾经的日式拉面顶流早已风光不再。内有口碑下滑、客流减少、闭店率走高,外有中式面馆强敌环伺,味千拉面僵局难解。
截至2024年8月26日,味千拉面的门店数为575家,距离千店目标相去甚远。
近日,味千(中国)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6个月,集团营业额约人民币8.27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约6.6%。公司股东应占亏损约人民币715.7万元。每股亏损0.01元,而上一年同期则实现净利润1.33亿元。
对于上半年的亏损,集团总结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门店客流量下降,导致同店销售负增长,部分门店出现亏损,进而引致使用权资产及固定资产的减值拨备增加。
如今,内有口碑下滑、客流减少、闭店率走高,外有中式面馆强敌环伺,曾经的日式拉面大王僵局难解。
近期,赵宇因为点了份味千拉面外卖有些火大。他告诉餐考君,“之前都是到店吃,这次没空就在美团点了份骨汤拉面,送来的是类似‘自嗨锅’的自热拉面,外卖也没说是这种速食。花40块点了份泡面,不如去楼下便利店吃。”
据他晒出的图片来看,拉面装在一个塑料盒里,盒子分两层,下层放置加热包,上层是煮好滤干水分的面条,浓汤用一个密封隔热包装着。
按照外包装袋上的图示,先给在盒内注入一定量的冷水,再将浓汤全部倒入面条当中,盖好盖子,等待5分钟可开盖食用。
对此,商家给出的解释是,配送时间和天气容易影响产品口味,为了保证消费者能吃到热腾腾的面,特地对包装进行的升级。
有网友晒出外卖图片称,“刚点,气的给差评,关键一通操作下来也不好吃,热完后,汤都看不见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这家是料理包,现在装都不装一下。”
事实上,早在2011年味千拉面就因深陷“骨汤门”事件出现口碑大幅下滑的情况。
当年,品牌被爆广告造假,其着力推广的“纯猪骨熬制”的汤底,实际上是用主要成分为“猪骨汤精”的浓缩液勾兑而成,动辄40、50元一碗拉面,汤料成本不过几毛钱。一经披露,味千中国市值应声暴跌40亿港元。
味千中国在当年的半年报中称,事件对味千拉面的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味千拉面的销售在该事件发生后大幅减少。
目前从消费端反馈来看,即便过去十余年,“骨汤门”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在延续。
品牌形象与“速食”、“预制菜”挂钩后,很多人无法接受与菜品品质不符的过高定价。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今,方便速食粉面类产品层出不穷。不论是中式螺蛳粉、方便面还是日式豚骨拉面,通过电商平台、超市货架就能轻易买到。
且近年来,以白象、康师傅、今麦郎为代表的国产方便面品牌,纷纷开始向健康、高端化转型,推出一系列主打使用真材实料、文火慢熬,减少添加剂的“高汤面”,一份价格不到10元,无疑对味千拉面的销量带来冲击。
就如一位网友所言,“花40多块钱吃碗(味千拉面)高价泡面,又贵又难吃,还不如直接到便利店里买。”
品牌发展过程中,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如影随形。在黑猫投诉平台就有百余条相关投诉,今年以来就有顾客投诉“吃面途中,碗里出现6、7只飞虫”“吃麻辣牛肉面吃出蟑螂”“吃出尖锐塑料片”等内容。
在此次盈利预警公告发布前的2023年,味千中国其实交出过一份“营收同比实现增长、利润扭亏为盈”的向好财务答卷。
财报显示,2023年味千中国实现营收18.15亿元,同比增长27%。经营溢利扭亏为盈,达到1.27亿元。
对于营收的增长,集团主要归因于“降本增效”,以及门店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财报显示,2023年集团致力提高食材直接采购比例以降低食材成本,并不断提升国内国外供应商的数量与品质,使食材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上年的26.2%下降至24.4%;
人工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上年的29.8%下降至26.2%;其他营运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由则由上年的26.3%下降至25%。
集团的外卖营业额由2022年底的3.27亿元增长约5.8%至2023年底的3.46亿元,外卖业务占外卖餐厅营业额比例达25.9%;此外,集团通过会员行销策略,味千会员人数达3169.6万,会员消费金额达8.8亿元。
2022年底,味千拉面门店数为597家,到了2023年年末,数量减少到562家;与2019年的799家门店相比,4年时间,关了237家门店。
公司提到,门店减少主要由于集团策略性关闭运营表现不佳的门店以改善整体盈利能力。这意味着,去年的扭亏一定程度上由关店自救得来。
对于翻台率、单店日均销售额等门店各项运营数据,味千中国并未在2023年的业绩报中进行披露。
从过去的披露情况来看,不容乐观。2020年,味千中国在中国内地、香港翻台率分别为5.1次/天、6次/天;截至2022年上半年,其翻台率已跌至2.3次/天和3.2次/天。翻台率近乎腰斩。
1996年,走出日本的味千在中国香港卖出第一碗拉面。此后,创始人潘慰将味千拉面版图瞄准有着巨大市场前景的内地,从深圳出发,靠着大骨熬汤的拉面产品定位迅速蹿红。
赵宇对当时“顶流”的千味拉面有着更具体的回忆,“小时候只有考试考好了,家长才会奖励吃味千。”
2007年,公司携122家门店成功登陆港股,市值达到90亿元,迎来高光时刻。到2010年,味千(中国)已开店508家,彼时,雄心勃勃的潘慰提出了“千店计划”,预用5年时间开出1000家店面。
上文提到,次年就发生了“骨汤门”事件,此后味千拉面的声誉不断下滑,千店计划也相继告吹。
今年以来,味千门店数处于缓慢“爬坡”阶段,据窄门餐眼最新数据,味千拉面的门店数为575家,2024年新增门店50家。
从开店策略上看,味千依旧选择在上海、广东、江苏等地的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持续加密门店网络。
其中,上海门店数最多,并在今年6月突破百家,目前为102家,其次是广东85家,江苏71家。选址则延续20年来“盘踞商场”的策略,有407家门店分布在各大商场。
在上海、广东等地,味千拉面开店的商场内,常能看到和府捞面、、马记永、遇见小面、张拉拉等新中式面馆连锁门店。
近年来,上述一批新中式面馆迅速崛起,经艾媒咨询测算,中式面馆行业2024年规模将到达4300亿元,2021年-2024年的复合增速达到11%。
新中式面馆在塑造全新的面食类竞争格局的同时,也意味着不断挤压味千这一老派日式拉面的生存空间。
以上海、江苏、浙江等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是“必争之地”,如现有门店数585家的和府捞面,门店城市分布上,一线、新一线家、广东门店数65家。
门店数近300家的两家兰州拉面品牌——、马记永,更是生于上海,并将其作为门店聚集大本营。
从菜品层面看,这些中式面馆品牌在高度竞争中,对地方特色粉面类产品持续挖掘,推出苏式面、重庆小面、兰州牛肉面等细分品类,为消费者带来多样选择。
虽同样定位中高端面馆,但中式面馆对市场的反应显然更为敏锐,在当下餐饮行业价格下行的趋势下,愿意“放下身段”开始下调价格推出20元左右,更具性价比的菜品。
反观味千拉面,虽官方宣称价格有所下调,但从菜单来看一碗面的价格仍旧在35-50元左右。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称“味千变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近年来,味千确实也在尝试自救,在产品上,味千不断加快上新速度,平均每季度推出3-5款新品;在营销上,味千也在加强节假日营销;在渠道上,加速发展外卖业务,整体来看收效甚微。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