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亏损的第一家店到现在多家门店年营收达3个亿他经历了什么?
从刚开业时的亏损,到成为中国日料十大品牌、北京餐饮十大品牌,年营业额突破3亿元,在全国各地开设了30余家店。
日本料理是被世界公认的烹调过程最为一丝不苟的国际美食,这也造就了日本料理精致而健康的饮食理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健康”、“好吃”、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成为餐饮市场最重要的风口。
据姜炳升介绍,江户前寿司2006年在北京开设第一家门店的时候,北京的日本料理门店还是屈指可数,但是2016年底已经达到了1500家左右,而上海的日本料理门店增速则更快,从2006年的2000余家增加至2016年底的近7000家。
而到2018年,据不完全统计,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拥有日本料理餐厅数量接近12000家,年增幅在20%以上,日料行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外国菜系中发展最快的细分业态品类。
与此同时,国内的日料品牌开始突出自身的主打品类,市面上陆续出现了日式火锅品牌、日式烤肉品牌、日式寿司品牌、居酒屋以及日式拉面等细分品类。
姜炳升表示,日本料理从文化、匠心、品质、食材、健康等多角度吸引了一大批以80、90、00后为消费主体的年轻消费者,助推了日餐行业在我国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促使国内的日料品牌开始逐渐走向多层次布局。
市场快速变化,在国内经营日本料理多年的江户前寿司随市而动,转变发展战略,借助资本的力量,开始进行多品牌、多层次的战略布局。
为面向不同消费人群,江户前旗下增加了众多新品牌,除了定位在中高端的江户前寿司,还有“叙上苑”炭火烤肉、江户前怀石“咔呲咔呲”黄金猪排专门店、“辛福锅”魔鬼辣地狱火锅、“江户前食堂”等五个品牌。每个品牌定位不同日料品类,如叙上苑定位日本烤肉、咔呲咔呲定位日式炸猪排、江户前怀石定位日本高端怀石料理。
姜炳升表示,江户前寿司、江户前怀石则仍然以直营的模式在一二线城市发展,而其余品牌主要面向商圈及二三线城市,并以自营和加盟的模式进行复制。
自此,江户前公司形成定位不同的多品牌齐头并进的快速发展格局,在北京、杭州、武汉、成都等地开店30多家,年营业额超3亿。
“尽管做得不算很出色,但我们坚持自己的特色:做最传统的日料,做品质最好的日料,稳中求胜。”姜炳升说。
食材可谓是日料的灵魂。商家只有严格挑选食材,才能精准呈现食材的最佳风味。
“日料要高品质,就要保证好食材。”为保证出品,江户前一直秉承着对食材的高要求,尽量用日本的食材,食材每天配送,充分发挥食材本身的新鲜特色。同时,选择食材过程中。
首先看的是产地,选取最好的产地当季最好的食材;其次看的是鲜度和营养价值;最后看的才是价格。
“2006年,江户前寿司第一家店开业的时候,从日本购买食材太难了,为了能让客人吃到和日本一样或近似的食材,我就全国各地地寻找,哪里有好的食材就去哪里。直到2010年,可以从日本进购食材,我们就大批量从日本进购食材。”姜炳升说。
因为坚持对食材的高要求,成本支出大,外加上当时建外SOHO商圈人流量不多,姜炳升的第一家店持续亏损了半年。
“当时,亏损得连房租和员工的工资都负担不起,也做好了关店的准备。但随着入驻建外SOHO的公司越来越多,我们也凭借好食材好品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尤其是在华的日本人。尽管当时客单价在200~300元,但门店前每天都大排长龙,到现在也是如此。”
随着日料的爆发性增长,连锁餐厅的迅速发展,也对供应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材供应商更需专业化。
它需要全手工(当场捏新鲜鱼片),配料严格,工序繁多,最终的曼妙口味与每一道制作环节的严谨及合乎比例息息相关。
坐在那里,静静的观赏寿司大师专业的技艺,刀起刀落间,一份美食悄然而至。神圣的仪式感,不仅让顾客吃出品质,更是一份独特的文化享受。
因为寿司的完美口感,就如同春日的樱花般短暂,最佳味道只在转瞬之间,现做现卖能让顾客享受到寿司最完美的口感。
据姜炳升介绍,江户前的门店比日本传统的餐饮门店面积大很多,并且配备了15名厨师在店内现场制作,确保客人吃到现做现卖的日料。
“师傅现场制作,用火枪动作酷炫,真是令客人大开眼界,坐在操作台吃得非常享受。”在第三方网站上,对于现场制作的好评随处可见。
为了更好地保证品质的地道,江户前还邀请了多名日本名厨,亚洲十大名厨之一铃木民夫、米其林一星级大师有村健一,就连日本名店“よし邑”料理长(日本食谱及亲善大师)富泽浩一也是江户前的长期料理顾问。
不仅要有地道的品质和味道,还要根据国人口味特点不断创新,用专业带给国人最品质的料理。
根据国人不喜清淡的口感特点,姜炳升特别首创口感如初恋的“鹅肝寿司”,被所有日料店争相模仿;江户前还制作了世界上最大的九龙壁寿司,被世界吉尼斯纪录认证。
作为厨师出身的姜炳升,十三年如公海赌赌船官网一日,打磨产品,升级管理,一步步坚持用匠心为国人打造正宗的日料。
他懂产品,又懂管理;他懂营销,更懂人心。“不仅产品需要营销,作为老板依然需要。”如今他正在推行总裁演讲项目,意图培养更多的明星总裁,为企业代言。
《餐饮经理人》:您怎样看待日料行业的发展?江户前未来发展的目标是怎样的?
姜炳升:近几年,国内日料发展迅猛,由十年前全国3000多家店到如今42000家,单一日料品牌都能做成1500家,日料真可谓是中国餐饮业的蓝海。
日本料理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数据统计,中国每年有1000万人去日本旅游,他们在日本吃了地道的美食,回来后肯定会去找中国有没有和日本一样好吃的日料。
由于没有专业的厨师队伍、厨师技能参差不齐等原因,行业内有些日料店的出品鱼龙混杂,尤其还有很多商家,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用不好的食材做成菜品出售。
而江户前的食材源自日本、制作工艺源自日本、菜品品质传承日本,只要在全国各地有我们的门店,食客就可以吃到有品质的日料。
姜炳升:日料讲求匠心,极其看中食物的制作过程,对厨师的依赖大,对专业性人才需求大,本身人力成本要高于普通品类。
而随着餐饮行业整体人力成本增加,品牌的压力就更大了,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日料品牌的规模化发展。以前我们店的日本人非常多,最多的时候达到10个人,现在随着店铺陆续增加,日本人工资比较高,人工成本已经接近日本,占比达到30%左右。
作为中国饭店协会日料分会的理事长,我有义务向社会普及日料,让人们了解日料,更要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日料人才。
2018年,我们日料委联合新东方以及诸多大中专院校,成立了日料商学院,主要进行人才培训,力图打造日料“黄埔军校”,帮助日料行业规范人工成本,推动日料发展。
《餐饮经理人》:您是厨师出身,回国开店后,管理上有没有受限于此?又是如何转换角色的?
姜炳升:我是厨师出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把自己当成厨师。这件事情好处在于可以保障餐厅的菜品美味正宗,坏处则在于无法快速复制已有的经验,把店铺规模扩大化。
在日本时,由于整体文化趋于保守,日本人有相对强的服从上级的观念,因此在日本时管理员工相对容易。
但是回到中国之后,年轻人思想活跃,中国又正处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每个人都有很多梦想和想法,一度出现了管理瓶颈。
为了解决管理问题,我只能花很多精力和金钱不断学习。我参加了许多管理课程,经常与优秀的管理者交流,在书中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己。
我加深了对年轻人的理解,并做了一系列针对性政策调整,还在顶层架构上进行了重新规划,给年轻人更多机会,江户前变得焕然一新。
《餐饮经理人》:作为一名优秀的经营者,您觉得要变得优秀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姜炳升:经营者,是保持使命感,将使命与成果相结合的人。经营者不只要取得成果,还要使每一项成果都契合公司使命。对江户前来说,赚钱很重要,但“赚钱很重要”并不等于“只要赚钱就行”。
缺少使命感的“只要赚钱就行”,将会衍生出“什么收段都行”和“只求结果没问题就⾏”的想法。靠这种方法赚钱的人,并不能称为经营者,充其量只能称为“⽆良商人”。
市场是残酷无情的,如果产品不具备顾客需要的价值,就根本不可能卖出去。而顾客的需求、期望瞬息万变,企业不及时变化,就只有死路一条。
企业的宗旨从来都不是做慈善,而是在实现使命的过程中持续盈利。既然是做生意,如果赚不到钱,企业也就不可能持续存在。
一个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工作都是通过团队协作完成的。作为一个经营者,无论多么富有变革想法,多么深谙挣钱之道,如果不能带领团队执行,都不可能真正取得成果。
企业的最终⽬的是实现⾃我存在的意义,即实现使命。变革、赚钱、建设团队都是为了实现使命而采取的手段,因此经营者必须具备追求理想的能力,坚持实现公司的使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