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帕萨特的“翻车”再看燃油车的智能化
事情源于上汽大众帕萨特参数图片)380TSI家族的上市。9月10日,新车上市现场,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傅强想秀一下这款车的AI语音大模型,问出“云南的过桥米线有什么故事”这一问题时,帕萨特Pro的车机系统显然没有理解,停了十几秒没有说话。傅强重复问题后,帕萨特Pro突然答非所问说起了中国消费者喜欢的座椅靠背角度……
其实,发布会上秀人工智能对新能源车企来说是很普通的常规操作,而帕萨特Pro人工智能回答的完全是“已读乱回”,这就很难堪了。
更难堪的是,此前8月27日的帕萨特Pro产品解析会上,上汽大众大众品牌营销事业执行副总监谢施奇形容这款车是,“放眼整个中高级轿车市场,帕萨特Pro可以说是没有短板,处处是长板。”他称帕萨特Pro在越级带来比肩宝马车体验的同时,710公海赌船还能够跟上我们主流的新能源的智能化体验。
毫无疑问,发布会上的“小插曲”在打脸谢施奇的同时,无疑也在提醒消费者,上汽大众在智能化方面还欠“火候儿”,买帕萨特就不要过于看重它的智能和车机了。
当然,上汽大众是不会承认这一点的。傅强就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智能化不是电车的专利,汽车智能化与动力形式无关,燃油车智能化是一个蓝海市场。”为了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傅强还举例表示,我们的航天飞机用煤油的,你说它不智能吗?我们的军舰用柴油的,你说它不智能吗?
不得不说,这一连串的反问,一下子还真有点让那些认为“燃油车无法做好智能化”的人无言以对。即便如此,业内还是有人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比如岚图CEO卢放。
9月12日,卢放在微博发文称:“传统车企也能基于燃油车做智能车。(但)经过反复思考和实践,2016年左右,我的想法有了改变,我认为基于传统燃油车做不了智能车。”
而卢放的论证同样颇为严密,他认为,智能化有个前提,就是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芯片和通讯技术的加速升级、算法的持续迭代,而燃油车由于“在智能化方面存在系统反应时间长、冗余不足等先天性短板”,注定了其智能化发展缓慢,或不是搭载智能化的最好载体。
此外,燃油车的电子电气架构目前依然以分布式为主,很难做到集中式,这跟智能化的相关要求是相悖的。
卢放补充道,即便如此,这并不意味着传统车企就做不了智能车。他认为“传统车企可以通过转型做智能车,首先思维要转型,从本质上重新理解智能汽车的结构形态,并匹配相应的技术和管理创新”。
单独来看,两人对于“燃油车能否做智能化”的说法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就立场而言,两人表态真的是仅供参考而已。
“换言之,在还没做出在智能化上有说服力的汽车产品前,二者的辩护理由都像是站在各自利益上的自说自话。说得直白点,就是从自己的立场、利益出发谈观点。按照这样的思考方式,即便不必询问余承东、何小鹏对智能化的看法,也可以大概猜出其想法,正所谓‘决定脑袋’。总之,‘燃油车能不能做好智能化’,其实无需辩论,产品才最有说服力。”业内人士评论认为。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燃油车能否做好智能化呢?这个问题其实要归根到“智能化”的认知上。
一直以来,当我们提到智能化时,更多的是会联想到各种语音指令、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等高科技领域。然而,这些信息传递的更多是学术概念层面的“智能化”应用,其起点并不高,如常见的车机互联、智能驾驶辅助等功能,已经在燃油车上较为普遍。但与当下被关注的智能应用并不在一个层级。
在汽车行业分析师看来,市场上在售的燃油车多多少少都会拥有一些智能化的配置,但最前沿的技术,如5G、高级别智能驾驶、OTA,通常只能在电动汽车上看见,很少会出现在燃油车上。所以给外界留下了燃油车智能化不如电动汽车的观感。
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中,新能源车将主要宣传点放在智能化上,例如车内极其奢华,流畅好用的车载大屏,有各种冰箱彩电大沙发,语音控制指哪打哪,智能辅助驾驶纵享丝滑,而燃油车则被普遍定义为功能性汽车,更多地只将其看做为传统机械,宣传的只是车内又卡又难用又小的车机大屏,古朴的内饰,上了年纪的装修风格,智能辅助驾驶聊胜于无,这些刻板印象导致了消费者认为智能化只对电动汽车存在。
在这个意义上,燃油车和电动汽车智能化差别并不像大众想象中那么大,唯一不同的是,电动汽车被赋予了更高的智能化和科技感,使消费者更容易接受电动汽车。而为了打赢市场竞争,各大厂商只能不断造势自己的智能化水平。
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燃油车在智能化上确实有劣势。正如卢放的分析,燃油车无法广泛运用一些智能化装置,这也成为了能源要素的一个瓶颈。即便燃油车可以配置上智能化装备,因为消耗量的关系,它所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在真正的执行上,将处于劣势地位。
所以,燃油车并非无法搭载前沿智能化技术,只是成本会较高。一位汽车主机厂人士透露,一些高阶的智能化功能需要复杂的硬件来支持,这需要对燃油车不少系统都进行改造,例如高算力的CPU功率很大,而传统燃油车的12V发电机不够用,必须加入一个新的独立供电单元,这样的改造会涉及到总线层面,成本比较高。
即使如此,尽管燃油车实现高水平的智能化比电动汽车更难,但所能带来的好处也非常具有诱惑力,那便是其能成为一种推动品牌向上的新路径。毕竟作为汽车行业公认的一大转型方向,智能化已成为车企间争夺市场份额以及未来发展主动权的一把“利刃”。
“在车企看来,面对汽车消费者越来越强烈的智能化需求,目前销量占比超过80%的燃油车同样有必要搭载先进的科技配置。对于车企来说,通过给燃油车搭载上最先进的智能化配置,好处也非常明显,这样能够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进而推动品牌向上。”业内人士认为。
于是,厘清这些之后,所谓燃油车能否做好智能化的争执,本质就是车企间的舆论高地争抢,至于消费者能理解多少,其实并不重要,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产品,已经足够。(采写汽车有智慧 火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