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辰股份2024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复合调味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面向食品加工、连锁餐饮和品牌零售企业,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复合调味品解决方案。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酱汁类调味料、粉体类调味料以及少量食品添加剂三大类,千余个品种。同时,公司拥有“味之物语”品牌,逐渐加大在商超、电商等零售终端市场的布局,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便捷”的饮食之选。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公司原材料由SAP系统根据销售订单和库存情况确定生产计划,并自动生成请购单,采购部根据请购单实施采购;研发部及其他物料需求部门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向采购部提出采购需求申请。采购部向合格供应商对比询价、下发采购订单,进行物资追踪。采购产品到货后,由采购部、品保部、仓储部对原材料进行验收入库。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建立了柔性化生产管理体系,可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复合调味品解决方案。公司销售部下达订单后,生产部根据订单交期要求及各生产线的产能安排生产计划,下发给各工厂,各工厂根据生产计划单组织生产。公司品保部对入库原料、生产过程及产成品进行全过程抽样检测,检验合格后成品入库。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客户主要为食品加工和连锁餐饮企业,公司能为客户提供新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支持等整体解决方案。公司充分利用自身产品、研发、制造等供应链服务优势,为众多知名品牌企业提供ODM/OEM产品定制及服务。
公司“味之物语”自有品牌产品有一部分通过商超及电商平台进行直接销售。公司在抖音、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第三方线上平台设立自营店铺,通过自营店铺向消费者直接销售商品。
公司经销渠道主要面向商超及流通市场、小型餐饮企业客户等,借助经销商的辐射网络和影响力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公司向经销商的销售均为卖断式销售。
公司根据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研发生产定制化酱汁类调味料,主要包括腌制酱(液)、涂抹酱、拌面酱、炒制酱(液)、煮制液、凉菜汁、沙拉汁、风味汤、烤鱼料、火锅料(汤底、蘸料)等产品,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的腌制类、烧烤类、炒制类、凉拌类、蒸煮类产品等。
公司研发生产的面向家庭烹饪需求的标准化产品,目前主要有火锅调味料、中式小炒料、烤肉酱、拉面汤调料、小龙虾调料、鱼调料、轻食系列调料等多个系列产品。
公司根据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为其研发生产定制化粉体类调味料,主要包括裹粉裹浆、腌制类调味粉、复合汤粉、预拌粉等,主要应用于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的油炸类、腌制类、烧烤类、煮制类和烘焙类产品等。
公司研发生产的面向餐饮企业和家庭烹饪需求的标准化产品,主要包含烧烤系列产品、香炸系列产品、浓汤系列产品。其中烧烤系列产品有腌料、撒料、蘸料,腌料如黑胡椒腌料、奥尔良腌料、蒜味腌料、烟熏味腌料等;撒料如香辣撒料、孜然味撒料、芥末味撒料、番茄味撒料等;蘸料如孜然蘸料、香辣蘸料等。香炸系列产品有腌料、裹粉,腌料如香草腌料、柠檬腌料、孜然腌料等;裹粉如天妇罗粉、黄金炸粉、香酥炸粉、香炸虾饼粉等。浓汤系列产品有原汤粉、酸辣汤粉、三鲜汤粉、牛腩汤粉等。
产品包括复配酸度调节剂、复配水分保持剂、焦糖色等,应用于各类加工食品添加。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制造业(C),细分行业为食品制造业(C14)中的调味品、发酵制品制造行业(C146)。
复合调味品是以基础调味品为原料,将各种基础调味品按照一定比例调配,经过进一步加工,成为具有特殊风味的调味品。我国饮食讲究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烹调以味道复杂为特征,正是调味品之间按照不同比例的复合与调剂才可达到美味的境界。由于烹饪技能为长期经验积累,烹饪中多种单一味调味品材料准备及操作繁琐,初学者存在调和的难度,而且难以保证稳定口感,因此,复合调味品应运而生。
将复合调味品工业化生产,国外早于国内。20世纪60年代初,日本首先推出在味精中添加核苷酸制成复合调味品“超鲜味精”,使鲜味提高数倍,且很快普及到家庭和食品加工业,标志着现代化复合调味品工业化生产的开始。针对专用于中式菜肴的复合调味品的研发,日本也早于国内。1978年,日本味之素株式会社生产“麻婆豆腐调料”“青椒肉丝调料”“八宝菜调料”等,其商品总称为“中华调料”。日本作为东方国家,在调味品使用方面与中国类似。近年来,随着日本消费者认知的改变,调味品的专用性也不断提升,如日本烧肉用的酱汁逐步替代传统酱油,增长较快。从调味品的消费支出结构来看,日本酱油、食醋等消费金额占比较小,而各种复合调味品由于种类多、用量大、附加值高,消费占比在90%以上。
我国实现复合调味品的工业化生产在上世纪70年代,传统的十三香、五香粉等复合香辛料,以及豆酱、蚕豆酱为原料配制的各种复合酱实现了工业化生产。2007年,我国颁布国家标准《调味品分类(GB/T20903—2007)》,将复合调味品定义为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调味品配制,经过特殊加工而成的调味料。目前,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仍处在前期快速成长期的初期阶段,市场渗透率正快速提升,是调味品行业中规模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之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复合调味品的渗透率目前仍处于低位,预计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调味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有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和家庭消费三大场景。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的统计,餐饮业和食品加工业等B端场景消费的调味品占比约为70%,以家庭消费场景为主的C端消费场景的调味品占比约为30%。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餐饮行业逐步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的支柱产业。从2014年2.9万亿元到2023年5.2万亿元,我国餐饮市场总收入逐年上升,且长期保持10%左右的稳定增长,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另外,相较于家庭烹饪,餐饮行业的烹饪方法调味品需求量大,居民外出就餐的调味品摄入量超过家庭烹饪的50%以上。因此,餐饮行业本身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带动调味品市场空间的增长。
(2)餐饮行业连锁化、标准化、快餐化的发展趋势成为复合调味品行业增长的重要推力
餐饮连锁化率的提升极大推动了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美团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中国餐饮市场连锁化率从15%提高到21%,三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近年来特别是三线及以下城市较一、二线城市餐饮市场连锁化率提升较快。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和日本的餐饮连锁化率分别达58.3%和50.8%,中国餐饮市场较成熟市场仍有较大差距,连锁化是餐饮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竞争壁垒的内在动力。随着我国餐饮连锁化率的持续提升,餐饮企业对口味标准化、新产品研发的需求更加迫切,“中央厨房+门店”的标准化连锁经营模式的出现和推广,为具备先进研发能力、产品定制能力的复合调味品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复合调味品企业正逐步从调味品的供应商变为餐饮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带动复合调味品需求提升。随着中国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和消费观念更新,家庭饮食在安全、健康的基础上更加追求美味和便捷。新一代消费者对随时随地就餐的需求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餐饮外卖行业带来了更加细分化的需求,如营养餐、沙拉、健身餐等细分领域日渐兴盛;消费者对饮食的美味与独特性、送达的及时性等要求促使外卖商家不得不提高烹饪效率和口味稳定性,进而带动其对标准化复合调味品需求提升。
家庭烹饪快捷化需求带动复合调味品需求增长。在主流消费人群生活节奏日趋加快、居民健康消费意识持续提升的背景下,家庭消费者对调味品的品质和口味需求出现升级,对复合调味品的需求持续增加。80后、90后作为目前家庭厨房的中坚力量,由于成长背景、工作环境等原因,其整体烹饪技能在下降,快捷、美味、简单、方便的复合调味品正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更适合其快节奏的生活。复合调味品由于其自身标准化、便捷化的产品特点,越来越受到家庭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成为调味品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复合调味品的口味稳定性要求高,需要运输存储环节的技术支撑。一方面,随着制冷技术的发展,我国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日益完善,开始逐渐运用到食品运输和存储场景中,确保食品在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前等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合的低温环境下,保障食品的口感和质量、降低食品腐损率。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社区化的发展,我国商品零售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农贸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社区便利店和仓储会员店取得了长足发展;电子商务也为企业减少中间流通成本、增加直销业务收入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商业零售及网上销售渠道的迅速发展使得流通体系逐步完善,降低了产品的流通和运输成本,增强了产品终端消费的便利性,为复合调味品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根据欧睿国际的数据,2021年中国调味品行业的CR5、CR10分别为18.8%、26.6%,而2019年美国调味品市场CR5、CR10分别为46.4%、61.6%;同期日本调味品市场CR5、CR10分别为26.1%、36.5%,我国调味品市场集中度相较美国、日本市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我国复合调味品企业大多从传统调味品企业转型而来,目前行业内全国性品牌并不多,且在产品类型、区域布局、销售渠道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化。随着餐饮行业加速连锁化,下游餐饮企业对调料的产品品质、供应稳定性、合作效率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使用大厂调料及定制产品。未来,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的集中度将有望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调味品行业标准的不断完善、准入门槛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带来的品牌意识增强;龙头企业快速增长、大型企业转型进入、财务资本涌入等将加剧行业竞争,不规范的小作坊式企业将逐渐出清。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和大消费时代的来临,复合调味品行业的销售渠道近年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正在由传统的线下经销商渠道向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零售体系转变。一方面,调味品消费人群的迭代趋势已经形成,越来越多90、00后消费群体开始成为家庭调味品消费主流人群,而这部分群体也是线上渠道消费的主力军;另一方面,线上渠道虽然目前在销量层面的助力并不明显,也无法改变线下渠道依旧是主流的现状,但对于品牌曝光、消费趋势变化的洞察和消费沟通层面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龙头调味品企业也逐步加速向线上渠道进行渗透,线上渠道份额持续提升。调味品新锐品牌更是把线上渠道作为促销、品牌推广的重要途径,一般选择先进行品牌线上推广,再去铺设线、行业上下游情况
在复合调味品领域,上业主要为养殖业、种植业、农产品加工业、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制造业。原材料的供应较为稳定、充足,不存在严重依赖于特定供应商的情况,生产所需的其他原辅材料亦可在国内外得到充足供应。
下业主要为餐饮行业、家庭消费和食品加工业。对于餐饮企业而言,日常经营成本较高,复合调味品的使用能够实现菜品口味标准化并降低人工成本和厨房租金成本,提升门店经营质效。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使用半成品预制食材,以及炒菜酱、拉面汤等复合调味品,不仅可以简化原本复杂的烹饪流程,还能够满足自身对于饮食美味、便捷、健康、乐趣的要求。对于食品加工企业而言,借助复合调味品企业在人才储备、技术研发、生产效率和成本管控等方面的专业优势,可提升其调理制品、菜品的口味,实现降本增效的经营效果,合理的产业链分工有助于食品加工企业聚焦主营业务、提升经营效率。复合调味品对下游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和餐饮行业的经营方式有着较大的影响。同样,下游市场对复合调味品安全、美味、创新的要求也促使本行业需要根据消费者口味偏好研发新的复合调味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
受我国各地饮食口味和饮食习惯不同、复合调味品行业发展进程的影响,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目前仍处于“小而散”的竞争格局。尽管行业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优秀企业,但在产品类型、销售渠道、区域布局等方面仍是“差异化”的竞争状态。各区域地方品牌在购买者中形成的消费黏性增加了其他品牌的进入壁垒,导致了复合调味品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真正意义上的全国性品牌并不多,市场集中度的提升还有很大空间。对于在产品研发、柔性生产、品控管理等方面能够精准把握并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企业,将更有竞争优势。
从公司的目标市场来看,目前主要面向:①调理食品的出口和内销市场;②国内餐饮尤其是连锁餐饮市场;③国内零售终端消费市场;④国内预制菜、烘焙预拌粉市场。
公司是国内较早专业从事复合调味品企业之一,具备先发优势。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复合调味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早期主要客户为对日本出口型的鸡肉调理食品加工企业,为其提供酱汁、粉体等复合调味品及产品解决方案。2012年以来,公司较早地发掘和瞄准了国内餐饮业市场,为连锁餐饮企业提供复合调味品定制业务。
公司目前主要面向连锁餐饮、食品加工及品牌零售等大中型企业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味道解决方案,在定制研发、柔性制造、质量管理和快速响应等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优势。目前已经拥有呷哺呷哺、味千拉面、鱼酷、永和大王等一大批国内优质连锁餐饮企业客户,长期以来一直是圣农集团、正大集团等知名食品加工企业的供应商。公司拥有“味之物语”自有品牌,逐渐加大在商超、电商等零售终端市场的布局,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美味、快捷”的饮食之选。新客户不断涌现、新渠道不断加强,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2024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特点,各级政府部门围绕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的政策措施,为餐饮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但也面临着消费需求释放不及预期、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等方面的挑战。从销售端看,公司作为餐饮消费产业链的供给侧厂商,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总体改善向好、但内卷加剧,竞争激烈且呈现结构变化。一方面,社会餐饮需求整体增长较快,2024年上半年,社会餐饮收入26,243亿元,同比增长7.9%,明显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的整体增速;但消费者对餐饮消费更加理性和谨慎,人均消费呈现下滑趋势,导致餐饮企业内卷加剧、竞争激烈;在此背景下,公司销售占比较高的B端业务渠道仍实现了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居民居家饮食消费频次减少,C端业务渠道动销减缓、增长承压。从成本端看,受国内外农业生产环境、市场供需变化、国际贸易及汇率波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食品制造行业成本上涨的压力进一步缓解。2024年上半年,我国食品制造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6%,其中:食用油类、糖类等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但部分香辛料类、淀粉类等原材料价格有不同程度上涨。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营业收入18,745.09万元,同比增长15.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873.10万元,同比增长20.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742.67万元,同比增长24.70%。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战略定力,精准施策、顺势而为,全面深化提质增效,储备后续增长动能,提升公司核心竞争优势,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产品研发力度,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公司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实现了以创新驱动的业绩成长,报告期共销售1,800多款产品,其中近三年开发的新品销售占比超过50%。报告期内,公司酱汁类复合调味品新增花胶鸡汤料、包肉酱、番茄拉面汤调料等400多款产品;粉体类复合调味品新增生炸大鸡腿调料、锅包肉调料,烧烤风味烤翅用调料等140多款产品;零售终端新增炒鸡酱、麻辣烫调料、关东煮调料等16款产品。报告期内,公司有序推进预制菜和烘焙领域的产品研发储备、合作渠道搭建等工作;在预制菜领域,公司初步开始与国内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客户洽谈合作;在烘焙预拌粉领域,公司已经开发了蛋糕预拌粉、煎饼粉、牛乳风味松饼粉、舒芙蕾预拌粉等产品。报告期内,公司荣获“第四届中国餐饮产业红牛奖”,被评为“2024年度餐饮影响力企业”。未来,公司将不断加强品牌差异化优势的积累和创新研发的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研发创新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巩固在原有餐饮连锁渠道和食品加工渠道的市场份额,在此基础上积极开拓潜在渠道和客户,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美誉度。一方面,公司通过有序推出新品的方式进一步强化与原有客户的合作,积极抢占下游市场,开拓并不断积累新的优质客户;进一步加深与战略客户和国内外知名连锁餐饮企业客户的合作,凭借自身产品研发、生产、品控、渠道等优势,继续扩大品牌零售类企业的合作。另一方面,公司稳步推进自有品牌“味之物语”在线下商超等渠道的布局及抖音、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线上平台的覆盖和推广,“味之物语”品牌知名度逐年提高。
公司致力于成为一家数字化引领下的调味品行业领先企业,全面统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作,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升级。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优化泛微协同管理系统、MES系统、SAP系统等,积极优化运营系统,保障供应链精益管理,推动生产供应等各环节深度互联和协同响应,实现智能制造与信息化系统的有效结合,规范流程管理,提升协同效能,促进降本增效。公司通过不断升级改造数字化车公海赌赌船官网间,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助力企业从“制造”升级为“智造”,实现业务高质量发展。
复合调味品行业市场空间大、发展速度快,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产销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多品类供应能力存在一定局限,可预见的未来或将成为公司发展瓶颈。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扩品类、拓渠道、提产能、重研发、强服务的经营主线,加快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其中上海运营中心已投入运营,将作为公司深耕长三角市场的销售管理及研发体验中心,构建长三角销售网络,提升公司销售服务能力、品牌形象和整体实力,成为公司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技术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已结项,改善了公司的研发环境,提升了研发实力和检测能力,为加快高端人才引进,提升公司整体创新能力提供了基础保障。嘉兴数字化制造中心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已完成,目前处于车间内部装修及设备采购安装阶段,未来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柔性制造及多品类供给能力;公司与呷哺呷哺合资的复合调味料及调理食品数字化制造中心建设项目也在顺利推进,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与呷哺呷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人才是公司可持续发展、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报告期内,公司聚焦人才兴企战略,一方面,加强人才梯队建设,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多种方式招聘吸纳人才;完善培训体系建设,分类培养人才,注重员工基础技能和知识培训,搭建知识共享、在线考培一体化平台;打通业务链条;推进内部竞聘和轮岗交流制度化、常态化,培养更多适合公司未来发展的复合型年轻骨干;搭建职业发展体系,逐步形成任职资格有标准,评价有方法,提升有路径的职业发展体系。另一方面,精益管理和数字化转型,通过事前规划、分级授权、过程管控、绩效激励促进业务质量提升;利用泛微系统优化公司流程管理模块,促进高效办公,持续提升公司内部的组织活力;搭建人效评价框架,完善绩效管理体系,确定部门绩效、员工绩效与公司业绩的挂钩标准,明确绩效管理目标;加强企业文化宣贯,提高员工幸福感与认同感,提升企业凝聚力及向心力。
公司产品生产涉及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白砂糖、食盐、酱油、淀粉、食用油等多种基础调味料及食材。其中,淀粉、食用油、白砂糖等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受全球经济、政治环境及市场影响较大,价格波动较为频繁。尽管公司具备一定采购定价权,可以根据原材料价格变动适时调整产品价格及采购计划,但如果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异常波动,且公司产品价格不能及时做出调整,将对公司毛利率、销售净利率产生一定影响。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采购管理体系健全,与众多行业优秀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采购风险管控工作有效开展,保障了优质、稳定的原材料供给。
食品安全风险贯穿在采购、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经营全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多。一旦公司因质量控制出现疏漏或瑕疵而发生产品质量问题,不仅负有赔偿责任,还会严重影响公司的信誉和产品销售。
公司对食品质量安全的控制风险还包括未能及时应对食品安全标准的变化。随着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监管等级的不断提高,有关产品市场准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添加剂标准、标识与标签标准等技术法规和标准也会随之更新。公司需要快速有效应对上述技术法规与标准的改变,及时开展相关认证,更改产品配方和食品标签,调整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原辅料、半成品、产成品进行重新检测,确保所有产品均符合我国或对象国的食品安全相关规定。如果公司未能及时应对相关食品安全标准的变化,则将对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主要面向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为其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复合调味品解决方案。伴随着国内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央厨房集中采购和配送模式的日益普遍,复合调味品行业将迎来快速成长期,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着包括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在内的其他调味料企业纷纷进入。受到我国消费者各地饮食口味和饮食习惯不同影响,复合调味品行业产品系列较多,产品更新迭代较快,目前我国复合调味品行业仍处于“小而散”的竞争格局。随着消费者对食品、调味品的口味、营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食品加工企业和餐饮连锁企业对供应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公司未来将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不能及时有效地调整经营战略,在市场营销、新产品研发、成本控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可能面临市场占有率降低,发展空间受到挤压的风险。
公司致力于复合调味品的定制、研发、生产与销售,为客户提供复合调味品解决方案。公司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厨师以及与国内高等院校专家顾问等组成的研发团队,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配方改进等,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进行个性化产品开发,但消费者对食品、调味品的口味、营养、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公司开发的新产品也面临市场认可和营销推广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进一步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公司产品多样化和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除食品加工企业类客户和餐饮企业类客户以外,公司近年来针对个人终端消费群体进行了布局,包括产品以直销或经销的方式进入商场超市销售,通过抖音、京东、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直接销售等。如果公司商超、电商等渠道营销发展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无法将广大居民消费群体转化为直接客户群,无法形成在终端消费市场上的品牌影响力,将对公司经营战略的实施和企业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
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1、食品加工渠道优势明显,多渠道市场布局日益完善
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较早开始专业生产调理食品加工使用的复合调味品的企业,具有先发和品牌优势。多年来这种优势不断巩固和加强,公司在日本终端客户及国内客户中赢得了优良口碑,核心客户群几乎囊括了国内最主要的对日出口禽肉调理食品的食品企业,与国内外各大食品工业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市场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同时,公司敏锐地抓住了国内餐饮企业向连锁化、标准化转型的机遇,利用多年来服务日本市场所积累的产品质量优势和新产品研发优势,大力发展针对国内餐饮连锁企业的复合调味品定制化业务,目前已拥有了一批合作稳定的优质战略客户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公司还创建自有品牌“味之物语”,主要面向零售终端消费者,线)相结合的销售网络布局日益完善,产品品类不断丰富,未来市场空间潜力很大。
公司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青岛市企业技术中心。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设有专门的研发部。公司一直非常重视研发和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研发团队。研发团队有着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能够对餐饮市场和终端消费者持续进行追踪和分析,根据市场和消费者偏好及时优化调味品的口味、生产工艺等,推出适合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企业或终端消费者的产品。同时,研发团队重视产品应用的开发,向客户提供产品工艺、设备条件设定等相关参数,解决客户与终端消费者的实际操作问题。经过多年的研发实践,公司形成了机动灵活的研发管理体制,产品研发贴近市场、决策高效,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公司始终秉承品质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始终不忘作为一家食品企业应该肩负的责任,努力为每一位消费者创造安心、放心的饮食体验。公司对食品安全高度重视,成立由公司管理层直接负责的食品安全小组,投入使用高规格的检验、检测设备,建立了覆盖全流程的质量控制系统,每一道程序都严格执行相关质量标准。源头管控、过程监控,出厂检测,售后追踪,公司建立“四环一链”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体系,最大程度保障产品安全与质量。公司在行业内率先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实行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测制度,全面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权威认证,检测中心通过国家实验室CNAS认证,产品通过国际标准BRC认证,达到国际化安全和品质标准。稳定的产品品质和良好的口碑成为公司近年来开拓国内餐饮及终端消费市场的坚实基础。
公司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人才结构长期稳定,核心管理团队具有10年以上调味品行业经验,对行业拥有深刻的理解,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实践经验。公司持续吸纳优秀人才,并成功建立了经验丰富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营销团队。公司不断加强人才管理,通过建立长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将个人成长和企业发展相融合,促进公司稳定发展;持续开展管理精英项目培训,培养更多适合公司未来发展的年轻骨干,完善公司人才队伍体系。充实的人才储备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公司始终致力于成为一家数字化引领下的调味品行业领先企业,全面统筹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工作,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公司通过不断升级改造数字化车间,从智慧管理到智慧生产,以数据驱动作为重要的决策支撑,全面提升公司采购资源整合能力、柔性生产管理能力、标准质量控制能力以及精准化数字营销能力等综合化供应链管理能力,充分赋能企业生产经营,助力公司从“制造”升级为“智造”。公司通过嘉兴制造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实现生产场所多点异地布局,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
中信证券:当前依然建议聚焦红利与出海两条主线,待市场拐点出现后再转向绩优成长和内需主线
已有7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6151.62万股,占流通A股62.38%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23.98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良好,多数机构认为该股长期投资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