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烧烤香
炎炎夏日,大大小小的烧烤大排档火起来。天还未黑透,各路老饕已早早就座,随意要点毛豆花生,撸着烤串,嚼着龙虾,喝着啤酒。嗬!那感觉真美。
赤膊的摊主,系着油晃晃的围裙,将一串串刷好秘制酱汁的羊肉、鸡翅、蹄筋、鸭胗、青菜、豆腐、金针菇……一一摆上烧烤炉,双手翻飞如花,串串颠来倒去,待滋滋冒油、香气四溢时,撒上辣椒面胡椒粉孜然粉。一旁大风扇呼呼吹着,浓浓的烟火气弥漫大街小巷各处角落。
烧烤作为美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6000年的浙江嘉兴马家浜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长条形红陶烧火架,可架在炉塘中间用于烧烤,两端各有一耳便于取放,这件陶炉箅可谓烧烤架的鼻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商周时期烧烤已成为贵族圈内一道美食。人们把烤肉叫作“炙”,《礼记》中记载:“炙,贯之火也。”《说文解字》对“炙”的注解为:“炮肉也。从肉在火上。”也就是将肉穿起来架在火上烤。
汉代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常以烧烤鹿肝生肚下酒”。《明宫史·饮食好尚》中记载“凡遇雪,则暖室赏梅,吃炙羊肉”。清代文学家兼美食家袁枚点评烤肉:“食时酥为上,脆次之,硬斯下矣。”
从这些记载可看出,过去人们不但喜食烧烤,而且烤出了水平,烤出了文化。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对烧烤更加情有独钟,从网络名言“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再来一顿”到火出圈的淄博烧烤三件套“烤炉、小饼、蘸料”,今人对烧烤的喜爱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淄博烧烤最火的时候,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曾去过。我问,淄博烧烤和砀山本地有何不同?朋友说除了服务更细致周到外,本质没有差别。那为何要大老远去吃呢?他们说,是被那么多人聚集一处的热闹吸引了。后来我琢磨,淄博烧烤的大火背后,更多的是疫情之后,大家对凡尘烟火气的热爱。
夏天的傍晚,我不时会邀三五好友聚一聚,吃回烧烤。大家吹吹牛聊聊天,说些开心的不开心的事,彻底放松一下,对身心健康有益。身边一位年轻朋友,讲起一段自己的趣事:因失恋情绪低落,去吃烧烤,几杯啤酒下肚,平时酒量还不错的他,竟有了些醉意,抓起摊边的话筒,不管不顾嗨起来,旁边食客鼓掌起哄,几曲下来,寻死觅活的心竟然消失了。没想到,一次烧烤竟助他走出了感情的低谷。
辣的夏天,在明亮的灯火里,在一溜几十桌的喧嚣里,在腾腾升起的炭火旁,烧烤,这最具人间市井烟火气的美食,烤出的不仅是香喷喷的食物,更是幸福的味道。公海赌赌船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