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林周!30年一家亲两地情!
根据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部署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定,1994年起,苏州对口支援市林周县,“组团式”交往交流交融。
今年是对口支援西藏三十周年。30年来,苏州全市上下坚决贯彻中央战略决策和省委工作部署,持续完善对口支援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对口支援力度。30年来,苏州逐步形成了以干部人才为引领,经济、智力、教育、医疗等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口支援工作格局,谱写了在雪域高原上的靓丽答卷。
教育、就业、医疗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一度成为林周发展的最大“痛点”。林周群众急需什么就帮什么,苏州干部抓住民生、产业、规划、人才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不断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为林周民生“输血”,林周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加速度”。
30年来,在一批又一批苏州干部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林周第一个完整的城区规划、第一次土地拍卖、第一次产业项目落地等不断诞生,繁荣发展也从愿景变成现实。
截至目前,苏州已经派出10批干部,医疗、电力等系统也派出人才至林周开展援助工作,上百个项目涵盖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基层党建、维护稳定等各个领域,演绎着从上世纪90年代赓续至今的故事。
去年7月7日,苏州林周综合检测能力体系建设培训班开班,来自雪域高原西藏林周县的19名大学生,端坐在位于西园路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室里,认真听讲,接受专业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
这是苏州智力的一次探索,向林周县构建专业化综合性的检测中心跨出了坚实的一步,更是帮助当地建立和完善“自我造血”系统。
作为西藏首个国有综合能力检测体,林周县综合检测中心能提供集农产品、食品、环境、动物卫生检测于一体的服务。
林周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干部李旭介绍说,中心的设立,“将有效助力林周特色农副产品申报‘两品一标’,提高产业附加值,还能为林周乃至西藏培养一批检验人才。”
林周县海拔最高的乡镇唐古乡,有海拔4200米、生长着20多万株千年古柏的热振国家森林公园,有绵延30公里的热振河谷,被称为“世外秘境”。经过苏州干部接力打造,唐古旅游服务中心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当地一位干部回忆,以前路没通,当地人都不愿出门,没有什么游客,现在交通发达,沿路通信信号也非常好,热振国家森林公园不断开展停车场、卫生间等配套建设,积极申报3A级景区,旅游资源也被纳入了“拉北环线”之中。对于未来,大家信心满满。
西藏小伙达瓦扎西今年26岁,目前在苏州高新区固锐德医疗器械公司上班。他学的是康复治疗技术,想去外面闯一下。去年4月,“苏林一家亲”林周县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在苏州超越人力资源市场进行,和达瓦扎西一起参加招聘会的26名林周籍的高校毕业生,全部达成就业意向。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
林周县人社局局长段小红表示,和苏州市签订高校毕业生对口援助协议,是落实就业优先的原则,也为苏州的产业输送人才资源,加强两地交流、交融、交往。
林周的牦牛肉、菜籽油、青稞米、糌粑、松茸、甜茶等独具特色的美食物产跨越千里来到了苏州,生动演绎了一番“舌尖上的林周”。这些特色美食将长期上架西藏林周农产品展示店,形成了非常好的文旅品牌效应。
一位叫桑珍的藏族姑娘介绍,她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进入林周县电商协会工作,平时经常做电商直播。作为“00后”,她从小就知道苏州人民援助林周,对苏州很有感情。所以,她希望能够把林周的特产带给苏州人民,让林周特产在线上和线下平台都获得认可和喜爱。
见证并续写着这场“接力赛”,第10批苏州工作组组长、市林周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肖军感慨地说:“3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苏州干部,用自己的汗水与智慧,在林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林周的点滴变化都体现了苏州干部辛勤劳动。”
目前就职于林周县人民医院的五位医生,于去年12月从苏州奔赴西藏。“刚来林周的4天,我们5个人都在宾馆里躺着,行李箱都拉不动,晚上头疼得睡不着觉。”余玲是医疗队的医生,目前担任妇产科主任。她介绍,这里的医疗水平还比较落后,很多在内地普通的小手术,这里的医生都做不了,需要医疗队手把手带着操作。
从在苏州市立医院时的团队作战,到在林周的“独挑大梁”,余玲成了当地居民口中的“专家”,那个“能救命的人”。“我们本来要去生产的,听说县里有苏州专家来了,我们就选择来县医院。”藏族产妇次仁落日患有严重的盆腔粘连,数天前余玲刚为她做完剖宫产手术。
这个手术并不复杂,但是对余玲来说最难的是当地没有血库,手术就更需要慎重。“今年5月,有一个产妇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这种情况在苏州,我们是需要内科会诊的,但这里缺乏内科的力量,按照以往的情况病人需要被转移到。但这次我们评估了病人情况,较为平稳,分娩过程中进行严密监测,最终母女平安。这种情况的产妇在林周完成分娩还是首例。”余玲说。
林周县苏州小学就是这样一个纽带。它是苏州第一个项目,见证了苏州的30年,也牢牢凝结起两地教育方面的深厚情谊。1998年苏州小学竣工启用,如今已经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小学,在校人数超1500人,2024年有14名学生通过考试选拔进入内地西藏班,入选人数在市各县区小学中排名第一。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我们的老师去苏州学习交流,请苏州的老师来我们这里培训教学。”林周县苏州小学校长次仁扎西介绍。每年,苏州小学的老师会去苏州跟岗学习,学生也会来苏州参加冬、夏令营,增长学识,开拓眼界,结识苏州朋友。
次仁扎西介绍:“原先,我们在兴趣课程教学等方面是比较薄弱的,我们的老师去苏州参观学习后,将苏州的相关经验运用到林周的教学当中。例如,受苏州同行做法的启发,我们将传统文化融入兴趣课程中,开设了六弦琴校本课程,课程每年最多招38人,年年爆满。”
林周县苏州小学、边角林乡中心小学和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结对子”,不定期开展线上教学培训与交流。
林周县人民医院搭建起了远程CT系统,一年半以来服务了1500多例林周县患者。“有了5G远程系统之后,我们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随时请教苏州的专家,方便得很。” 林周县人民医院放射科医师旦增格桑说。
林周的医生缺乏阅读CT片子的能力,除了捐建设备,苏州还“授人以渔”。林周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程家乐介绍,苏州市立医院有经验的主任帮助林周县人民医院远程解读CT片子,给当地医生讲解技巧,让他们全面掌握CT阅片。
此外,去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影像科主治医师王可天也跟随第17批“组团式”医疗队来到林周,“既服务了老百姓,又提高了林周医生的CT诊断水平。”程家乐说。
“苏州是没有牦牛养殖经验的,我们能带来的是思维模式,主要还是要靠当地有经验的干部。”在格桑塘牦牛产业园,第10批干部、林周县净土产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吕汝弘说。
林周县作为市牧业大县,牧业养殖基础牢固,该项目于2018年启动建设,总投资1.5亿元,形成了草、牛、肉、奶一体化的产业链,目前有3500多头牦牛和近400头奶牛。
吕汝弘和当地养殖人员一起去青海、甘肃学习了三四次,又和格桑塘执行董事索朗平措一起研究牦牛养殖销售新模式。“我们现在将牛肉加工成牛肉干等即食零食,更符合内地消费者的口味,也通过资源优先销往苏州,通过‘工会+市场’的模式拓展内地生鲜市场,积极参加相关展会,把林周的牛肉销到更多的地方去。”吕汝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