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供应链监管难在何处
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时代,每年以亿吨为单位的各种食物在世界上流动,食品供应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
上海福喜“臭肉门”事件令全球食品供应链的监管难题再次凸显出来。往前追溯几年,美国曾出现花生酱遭沙门氏菌污染事件,欧洲马肉风波席卷了多国,还有日本食品安全神话也被“不二家”和“赤福”等老字号抹黑,这些事件共同指向全球食品安全的软肋——各国监管体系仍存缺陷,国际间的监管协作尚有不足。
所谓食品供应链,指的是从食品的初级生产者到消费者各个环节的经济利益主体所组成的链状系统,其中包括前端的生产原料供应商,中间的食品加工商和零售商,以及后端的消费者和作为规制者与监管者的政府部门。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路易丝·卢卡斯曾写过一篇《两万英里走上餐桌》的文章,用以表明当下监管全球食品供应链是一项多么艰巨的挑战。文章举例说,鳕鱼在一生中平均要游一万英里,而这条鳕鱼死后要再经过一万英里才能抵达餐桌之上。从白令海被渔网捞起后,这些鳕鱼被运送到中国东部的青岛。在一座巨大阴冷的工厂里,一群工人用刀子刺向这些半冷冻的鱼,熟练地分开鱼肉与鱼骨。随后,这些鱼被冷冻装入货船,公海赌赌船官网前往欧洲或美国的食品加工厂,也许还要经历一段旅程才能最终到达莫斯科小学生的餐盘上。
在现实中,鳕鱼变成盘中餐的过程似乎比其他食物还要简单一些。在全球化的今天,食品行业供应链越来越长,有时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
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彼得·安巴瑞克曾以比萨饼为例:“如果你在一个国家吃比萨饼,它的成分有可能来自于30多个国家、100多个供应商。我们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吃了一种加工产品,它涉及的生产商可能遍布世界各地。这意味着一种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会涉及到里面所有的相关成分。”卢卡斯也在文章中提到,一家超市可能涉及多达两万条生产线种原料。她写道:“你根本做不到逐一检查每个供应商以及他们提供给你的每种原料。这项工作耗费的精力太大,也不符合每个人想要更廉价食品的期望。”
通过观察鳕鱼和比萨饼这两种食物可以发现,对全球食品供应链进行监管势必牵扯巨大的人力物力,每一个经济体几乎都无法独立承担整个供应链系统的维护工作,去年的欧洲“马肉风波”就证明了这一点。欧洲人在“疯牛病”蔓延后推行了一整套食品安全风控系统,但其中的疏漏在“马肉风波”中再次令欧洲付出了代价。世界经济步入全球化时代,每年以亿吨为单位的各种食物在世界上流动,食品供应链条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演变成一场灾难。因此,在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和紧迫的背景下,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一再呼吁,各国食品加工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加强跨国和跨地区合作,形成覆盖全球的追溯体系和预警方案,努力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
此外,从微观来看,任何一个企业也无法承诺自己食品链条上的每一个危险节点都万无一失,即便采用了基于GMP(良好操作规范)和SSO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的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等当下流行的内控手段,食品安全依旧会暴露于道德风险之上。上海福喜曾被麦当劳称为“在庞大而完整的供应链系统中有多年合作经验的全球伙伴”,但这次把麦当劳和其他小伙伴一起拉下了水。麦当劳在其网页上曾对中国消费者这样表白:“麦当劳供应链制定了系统的质量、安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标准,所有供应商都必须按要求执行,我们坚持不懈地提升为中国消费者提供食品的安全和品质,同时也致力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现在看来,麦当劳大叔实现这样的愿景,还需更加努力才成。
欧盟委员会7月24日发布的公报显示,今年4月启动的第二轮欧洲范围内的牛肉制品样品检验显示,仅有0.61%的样品在未标示马肉成分的情况下含有马肉DNA,比一年前首次测试结果(4.6%)明显好转。
欧盟委员会负责卫生与消费者事务的委员托尼奥·博格24日表示,食品行业是欧洲的重要行业之一,恢复消费者和企业对食品供应链的信心和信任对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未来欧洲各国必须共同努力,打击欺诈行为,应将“马肉风波”视作商业欺诈,而非涉及食品安全的公共卫生危机。虽是欧盟的一家之言,也算在情在理。但“马肉风波”事件暴露出的道德风险,令欧盟近几年来引以为豪的食品安全体系难以招架。完善供应链监管再次成为欧洲国家的当务之急。
上世纪最后几年,欧盟食品危机迎来了一次小爆发。1996年英国发现疯牛病之后祸及全欧,仅英国一地先后宰杀约400多万头牛,损失高达30亿英镑。1999年食品安全危机达到高峰:5月比利时出现致癌物质二恶英污染鸡、猪等禽畜;6月比利时和法国出现可口可乐污染事件,数百人中毒后感到深度不适;9月法、荷等国企业用动物下水和腐烂物做动物饲料的丑闻相继见诸报端。当时,欧盟消费者对此忧心忡忡,欧洲舆论责问当局“是否还有安全的食品”。
在此背景下,欧盟痛定思痛,决心彻底改善食品安全问题。欧盟委员会在2000年发表了一份长达60页的《食品安全白皮书》,推出了庞大的食品安全保障计划,内含84项具体措施。随后几年,有关食品安全的各项法规在消费者团体与生产商联盟的博弈下一次又一次地得到了强化。欧盟委员会在此期间一直强调,饮食行业应该把公众健康放在首位,以保证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整个过程的绝对安全。欧盟委员会称,保证这一过程绝对安全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对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涉及的每个人都规定具体的责任。
欧洲食品安全的平静期在2013年划上了完整的句号。当年年初,“挂牛头卖马肉”的丑闻首先在爱尔兰披露,接着英国、德国、挪威、瑞士等十多个欧洲国家检测出含有马肉成分的牛肉食品,沉重地打击了欧洲居民的消费信心。这也成为欧盟强化食品供应链监管的又一次契机。这次,欧盟将矛头对准了商业领域中的脆弱一环——道德风险。
借助于商品原产地标识制和食品加工链溯源体制,调查机构很快查明了一条假牛肉生产链条:罗马尼亚屠宰场——荷兰公司——塞浦路斯中间商——法国斯潘盖罗公司——卢森堡注册的Tavola公司——英国市场。在这么多中间环节中,是斯潘盖罗公司故意将马肉标记为牛肉。法国竞争、消费者事务与反欺诈总局指出,斯潘盖罗公司通过荷兰两个中间商,在过去6个月内,从罗马尼亚两家屠宰场进口了约750吨马肉,其中550吨贴上“欧盟原产牛肉”的标签,通过一家中间商出售给法国食品加工企业科米热尔。
斯潘盖罗的“厄运”随之而来,订单量大幅萎缩五成,财务状况每况愈下,法国卡尔卡松商业法庭之后宣布该公司可以启动破产清算程序。此外,两名高管被判处两年监禁及7.5万欧元罚款。法国政府之后出台了《消费法》修正案,规定从事商业欺诈的自然人将面临37.5万欧元的罚款,而对企业的罚款提升到年营业额的10%,相关自然人或企业还可被禁止今后从事商业活动。
马肉风波是英国“疯牛病”以来欧洲最大一次食品行业丑闻,欧洲各行各界纷纷用放大镜检查食品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刻反思。法国食品加工业协会主席让-勒内·比松说,欧洲在“疯牛病”事件之后建立了全球最先进的食品加工链溯源体系,这一体系的某些监控环节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加强。
此外,一些机构认为,道德风险将成为欧洲食品安全的危险敌人,持续的经济低迷是食品欺诈现象增多的原因——一些国家的经济状况要求降低食品生产支出,以维持食品价格;另一些国家因为消费水平降低,销售业也不得不在进货中压价;一些重债国家在实行紧缩政策的同时缩减了检查机构的规模,也为不法分子创造了可乘之机。为此,欧盟委员会在公报中指出,将与欧盟成员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继续紧密合作,增强欧洲处理食品欺诈事件的能力,其中包括建立欧盟食品欺诈网络等。
美国食品安全体系算起来有100多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为美国消费者打造出相对安全可靠的食品供应链。
1906年,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标志着美国政府在推进国家食品安全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938年6月25日,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通过了《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该法案日后经过了反复修改,迄今仍然是美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石。
《纯净食品和药品法》也被称为“维莱法案”,成为美国食品安全立法领域的开山鼻祖。21年之后,这部法律的倡导者、美国农业部化学物质局局长维莱与其他10名专家成立了食品、药品和杀虫剂监督管理局。又过了3年,该机构更名为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逐渐成为美国食品安全的“看门狗”。目前,总部设在美国马里兰州的FDA拥有大约9000多名雇员,其中包括900名化学家和300名微生物学家,每年监控着价值1万亿美元的产品,相当于美国国民每年消费总额的1/4。
除了FDA,美国还有很多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覆盖联邦、州和地区三个层面。联邦层面主要由FDA、农业部下属的食品安全检验局(FSIS)、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等机构组成;州和地区机构的职责是配合联邦机构执行各种法规,检查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和销售点。
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只允许安全健康的食品上市;食品安全的监管决策必须有科学基础;政府承担执法责任;制造商、分销商、进口商和其他企业必须遵守法规,否则将受处罚;监管程序透明化,便于公众了解。一旦被查出食品安全有问题,食品供应商和销售商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和数目惊人的罚款。
尽管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相对健全,但也出现过很多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一篇报告指出,美国每年大约有4800万人因为进食了被污染的食品而染病,相当于每6个美国人中有1人成为食品污染的受害者。此外,近年来,美国发生的严重食品安全事故多由沙门氏菌感染引发。美国《》报道,每年有大约14.2万美国人因食用受沙门氏菌感染的鸡蛋患病,其中大约30人死亡。为此,奥巴马总统在2009年和2011年两次推进食品安全法规的改革方案,旨在做好对沙门氏菌的预防工作,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以及改善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事件的反应。
日本麦当劳与全家便利店两大食品企业最近采取紧急措施,封杀此前入库的福喜相关产品流入市场。7月29日,日本麦当劳首席执行官萨拉·卡萨诺瓦在东京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对给顾客造成担忧和不安深表歉意”,还称“将为提供高品质、安全的商品而竭尽全力”。
从时间上看,日本麦当劳的动作相当迅速。根据其官网发布的声明,日本麦当劳餐厅使用以福喜产品为原料的“麦乐鸡”于7月21日起便停止销售。日本麦当劳随后又宣布,23日起开始使用中国及泰国其他鸡肉供应商所生产的鸡肉。到了25日,情况发生了新变化,《日本经济新闻》的一篇报道说,日本麦当劳于当日下午3时向全日本的3100家店铺同时发出通知,要求停止销售使用中国产鸡肉制品的商品。由于泰国供货商很难在短时间内弥补空白,日本麦当劳的店铺可能会出现库存用光、商品售罄的情况,但麦当劳尚未找到更好的补货办法。统计显示,2013年日本麦当劳公司从上海福喜进口了约4300吨“麦乐鸡块”。目前,有约两成用于日本国内销售的“麦乐鸡块”使用了上海福喜所生产的鸡肉,涉及日本中部及东部约1340家麦当劳餐厅,占全日本麦当劳店铺的40%左右。与此同时,全家便利店也于22日宣布,在日本约1万家店铺停止销售“蒜香鸡块”。
日本麦当劳和全家便利店在福喜事件上的快速响应,与一旦食品安全丑闻被曝光,在消费者屡屡用“脚”投票、国内舆论一致讨伐的情况下企业难以招架有关。2002年,拥有50多年历史、被誉为“白雪公主”的雪印公司用进口牛肉冒充国产牛肉,最后树倒猢狲散,宣告解散。2007年,日本百年老店不二家爆出使用过期牛奶等不合格原料的丑闻后,不但工厂停产,连锁店关张,餐馆停业,问题产品下架,还被日本媒体翻出老账,痛批管理漏洞。事发后不久,不二家社长藤井林太郎引咎辞职,这家食品业加工巨头也被逼到打算卖掉总部大楼的地步。
就日本麦当劳来说,及时道歉是明智之举。日本共同社称,近来日本麦当劳的单日销售额比预期目标低出约15%到20%,门店客流也减少近10%。由于上海福喜“过期肉”问题造成的影响尚无法估量,其母公司日本麦当劳控股7月29日将2014财年(2014年1月到12月)业绩预期改为“未定”。为了显示诚意,日本麦当劳还在主页上公布了汉堡等各类商品的原料原产国和最终加工国的名单,并承诺“如果核实了上海福喜供应的产品使用过期肉,将考虑向消费者退款”。
此外,日本近年来不断强化食品安全法律的修订工作,也令日本麦当劳和其他食品制造商不敢大意。2003年,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通过并生效,食品安全委员会设立,日本开始执行新的食品安全政策。相关部门引进了风险分析体制,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对策,以防止人们经由食品摄入有害微生物或有害化学物质。日本各农产品产地还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设定农业规范,将农业生产过程中各领域的主要危害因素及其对策列成清单,并作好相应的危害管理记录。在《食品安全基本法》这一纲领性文件的统辖下,日本针对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设有《防止不正当竞争法》、《农林规格法》和《景品表示法》等。《防止不正当竞争法》对“商品的原产地、原材料等不实标识”处以五年以下徒刑及罚金;《农林规格法》对原材料或加工食品的规格及标识标准有规定,如有违反,将处以两年以下徒刑和罚金;《景品表示法》针对商品的不当标识,对违反者处以行政处分及罚金。特别是在日本国内市场发生“毒饺子”事件后,日本政府加大了可追溯管理的力度。日本政府改订了《日本农林规格法》的食品品质标识基准部分,要求食品供货链上的所有企业必须明确标示食品的原材料、添加剂以及过敏原等详细信息,并且有义务保管这些信息3年。